
高等职业教育
五年制高职化学课程是农科类各专业的基础,该课程内容设置既要面对眼前的就业市场及后续课程的知识“够用”,又要着眼未来社会发展的知识的“适用”;既要注意与初中化学的衔接,又要达到高职层次;既要把握学习理论知识的尺度,又要侧重职业技能培养教育的特点。为此,我们把化学课程定位于“立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普及科学教育,适应专业需要,保证未来发展”。使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同时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实践中,我们对五年制高职化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一、统筹教学内容,注意理论知识的层次性,以“必需、够用”为度
由于新生为初中毕业生,需要在前两年内完成高中、大学的化学知识学习任务,而现在还没有适合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化学教材,一般是在两年内将高中化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按教材顺序依次教给学生,教学内容重复过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强度和难度,也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大,结果是学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教师无暇研究教学方法。我们按照“以普及化学知识,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未来工作的需要”为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度,将化学课程改编为《基础化学Ⅰ》、《基础化学Ⅱ》、《基础化学实验》三门课程。其中,《基础化学Ⅰ》以高中化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为蓝本,将教学内容按由浅入深,分层次、分次序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删除重复内容,逐渐进行渗透,用三个学期150学时左右讲完;《基础化学Ⅱ》即有机化学,利用两个学期约90学时讲完。而将原各科实验内容合并编入《基础化学实验》与理论课并行开课,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80学时左右。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能努力去做,特别是15~16岁的学生,有着极强的逆反心理,只有当他们感兴趣时,才能认真地听、自觉地学,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本着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的目的,以启发式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答式、自学辅导式、讨论式等,再辅以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将纯理论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易、变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求异思维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三、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严肃认真的求实精神和创造能力
基础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知识的再实践,是培养和训练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需将实验课重视起来,将它提高到与理论课同等的地位,单独设课,单独考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预习实验的检查力度,在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和考核力度的基础上,多开设一些设计性强的实验,允许学生“突发奇想”,并尽可能给予支持和帮助。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