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通行证:
密码:
验证码:
请选择类型
职教通行证
个人
组织
企业
编辑站
网络学习平台
·教育部职成司高职高专处 指导 ·中国高教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原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 主办
首页
高职概况
高职动态
理论研究
教师发展
教学改革
学生频道
网站服务
最新公告
关于召开2015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研讨
说明
转发《关于举办首期全国文化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关于组织申报“十二五”规
关于召开东中西部商科院校合作联盟第七次研讨会的
关于召开江苏省高职教育 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与教
关于举办第四届高职教育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转发《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对
欢迎订阅《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关于召开推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暨校企合作
转发《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会计系主任(院长)联席
关于举办2014年全国高职高专(商科)院校“中教畅享
关于召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校友工作委员会第
关于召开2014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关于召开2014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医药卫生大类专业 教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发展研究
>
发展研究
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试点问题的再思考
时间:2014-12-02 14:22
点击:次
一、高职本科教育类型定位问题
1.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
随着市场的竞争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产业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客观需要出发,高职本科教育应该沿着两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去思考自己的人才定位,即技能复合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复合型人才可以适应对复合型技术要求更高的技术应用型岗位,以满足企业对同一岗位的员工需掌握的不同技能的需要,这些人才大有用武之地,可以在高职院校独立培养或与本科院校合作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可以满足技术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的应用型岗位,甚至满足对技术创新素质的要求,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这类人才必须由高职院校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培养。
2.高职本科办学的定位
(1)高职观点:本科阶段仍应注重技能提高。高职专科院校都一直坚持高职本科是高职教育层次的提升,也应该坚持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本科阶段还应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为主,提升高职学生的技术素养和技能水平。
(2)本科观点:本科阶段重在提高综合素质。高职阶段已经在技能要求上有了一定的进步,本科阶段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有高职专科阶段无法比拟的学校文化底蕴,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理论素养均在高职院校教师之上,高职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应该充分挖掘其他方面的潜力,在专科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夯实文化内涵和技术业务能力,开展技术应用性研究,培养创新创业素质,本科院校应扬长避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二、高职课程一体化衔接技术处理问题
1.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实施问题
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要求上,高职院校坚持自己多年的实践导向项目化课程教学,本科院校依然强调理论素养的重要性,双方院校意见难以统一。由于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对接的愿望更加强烈,本科院校在对接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在制定对接要求时对专业主干课程做出了硬性规定,必须参加本科院校独立考试, 且成绩需达到70分以上。关键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型本科教育,学生在专业实训、企业锻炼方面花去了很多的时间,且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要求都很高,也是学生专科毕业时高职院校最看重的课程。按高职专科标准,这些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生素质都很高,但参加本科院校的标准化理论考试,学生未必能全部达到本科院校要求。反过来,如果高职院校以学生升学为目的,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学生是可以更好地升学,但这样做势必让高职教育重新回到本科压缩饼干时代,多年的职教课程改革成果化为泡影,学生也不能接受更好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层次提升的目的更是难以达到,部分不能升学的学生专科教育质量也只能是大打折扣,甚至不能毕业,影响到部分学生的长远发展。
2.通识、艺体类课程的设置问题
就目前的衔接试点情况来看,最有效的做法是将所有通识、艺体类课程进行系统化梳理,将一部分对接选拔要求比较高的基础类课程放到高职院校,如英语、计算机等课程,而将一些有关学生素质提高、基础理论方面的课程部分或全部上移到本科阶段。从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通盘考虑,一体化设计,既保证学生能完成专科学业和职业技能要求,又能更多地促进学生升学,在本科阶段提升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
三、衔接过程的管理和评价问题
1.衔接选拔问题
双方学校应本着提升高职人才培养层次的良好初衷,科学合理地设计衔接选拔方式,更多地参照高职院校的具体做法,在理论成绩占一定比例的情况下,更看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在衔接试点的前三年,才能保证高职专科阶段的人才培养质量。另外,为了保证本科阶段能选到充足的生源,建议以后衔接试点时,高职院校可以以专业群的方式与本科院校某一专业对接,采取“宽口径、同方向”的对接方式,一来可以扩大对接学生的受众面,又不影响专科阶段的课程实施;二来可以保证本科院校选拔到更多更好的生源,保证高职本科教育质量。
2.过程评价问题
本科院校按照传统的学科型本科教学要求来衡量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效果,这是一种理念偏差。这种衡量尺度不仅在专科教育阶段不适合,即使放在高职本科阶段也是错误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有层次的不同,但没有类型差异。如果高职专科阶段按职教方式培养人才,按过程性评价和多元评价方式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而本科阶段依然回到学科性教学的老路,课程评价还是以书面考试为主,这样下去,很难保证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也违背了高职层次提升的良好初衷。
3.督导机制问题
高职教育专本阶段一贯制实施的督导机制应常态化运行,督导组成员应包括双方院校、政府、企业、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代表。在进行衔接试点前,督导组成员应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方案按高职本科办学定位进行科学论证,对双方学校的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进行量化评估;试点运行过程中,应针对课程实施和衔接选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尤其要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性因素,要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互贯融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现代化和职业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常规督导的重要指标,分层次一体化督导;每一学年、每一个培养阶段结束,督导组都应该听取双方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意见,针对培养过程撰写人才培养督导报告,总结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保证高职不同培养阶段教学过程的有效运行和人才培养质量。
(摘自《职教论坛》2014.4)
关于我们
|
网站服务
|
联系方式
研究会联系地址:天津市北辰区高科技产业园区丰产北道2号
天津职业大学高教所 邮编:300410
网站编辑部联系电话:022-60585056 传真:022-60585080
网站编辑部专用信箱:gzyjhm@126.com
版权所有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网
津ICP备13000517号